农资导报宣传广告咨询:15652838069
2016年3月9日—10日,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肥料发展与贸易论坛顺利召开,来自国内外的专家、企业代表深入分析了肥料行业相关政策,探讨了肥料产品发展、肥料国内外市场及使用情况。
会议现场
资料显示,2015年我国共出口各种化肥累计3450万吨,同比增长19%,出口量创历史新高。有望首超俄罗斯成为出口第一大国。其中,尿素出口为1396万吨,同比增长1%,最大出口企业为中农集团,占20%;磷酸二铵出口802万吨,同比增长64.3%;磷酸一铵出口274万吨,同比增长20.2%;钾肥进口同比增长17%。山西并盛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建生表示,2015年我国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,主要原因有两点,一是由于2015年取消了淡旺季出口关税制度,全年出口采用统一关税;二是由于国内化肥产量在不断增加,而国内需求有限,许多企业都加大了出口力度。
中国化肥产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,“零增长”方案要求产品必须向高效化和环保化发展,需求结构变化将推动供给侧改革。会议上相关专家指出,目前,化肥市场总体供需平衡,氮磷肥过剩,钾肥资源性短缺,基础化肥去产能化仍是首要任务。符合环保、优产、高产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效肥料前景看好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环保压力对肥料产品创新提出新的要求,加快肥农结合,以农业需要为出发点,在品种需求、施肥方式、种植方式、灌溉方式等方面配合农业需要,结合土壤质量变化,提供能够改良土壤的肥料品种或土壤改良剂。
依靠增加化肥投入实现粮食增产的时代已经结束,未来在化肥不增加用量甚至减量的情况下,继续实现粮食增产,保障粮食安全。其中很重要一条途径就是使用绿色高效新型肥料。研发新型化肥,是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表示,2014年,国内新型肥料生产企业达到6600多家,其中中小企业占95%以上,新型肥料品种达到5000多个,新型肥料的产量为3500-3700万吨之间,应用面积达9亿亩左右。整个新型肥料产业以年平均15%以上的速度增长,实现生产总值近900亿元,利润达到近120亿元。
未来中国肥料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水溶肥料、增效肥料及土壤调理品。山西三喜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蔺拴全认为,根据区域和作物类型实行精准配肥,是提高肥效,实现化肥增效减量的重要途径。大田作物施肥趋势是“BB肥为主+复合肥为辅”,作物专用,精准培肥;经济作物是“复混肥+水溶肥”,基肥主要施用复合肥,追肥为水溶肥。
中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作报告
在现代集约化农业发展之中,由于农业设施的推广引导了化肥行业的极速变革。传统的化肥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施用肥料的要求,因此给新型的水溶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。据统计,2015年,国内水溶肥生产企业达到2440家,肥料品种达到6545个,产能达到715万吨,生产产量在310万吨。中国农业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指出,水肥一体化将从设施走向大田,从西北走向全国,从经济作物发展到粮食作物,从贵族技术发展到平民应用。未来,东北西部玉米、马铃薯将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,西北棉花、玉米、马铃薯、蔬菜、水果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,华北小麦、玉米采用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,西南玉米、马铃薯、蔬菜、水果采用集雨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。
张承林教授作报告
水肥一体化是一种让肥料高效发挥作用的施肥方式,但目前急需一种速溶低价平衡的肥料满足这一市场需求。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表示,目前中国科学施肥的核心问题是安全浓度、合理用量及养分平衡,液体复合肥能够兑水使用,保证安全浓度;液体复合肥能够少量多次使用,不会施肥过量;液体复合肥含有更多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,养分更加平衡。液体复混肥是我国传统复混肥产业新的发展方向,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。液体复混肥生产过程主要是溶解和混合的过程。大部分情况下常温常压下生产,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,氮磷原料可直接用液体形态(如液体尿素、液体硝铵、液体磷铵等)。目前,中国许多地区涌现出液体加肥站,产品就近配送,价格下降,配方施肥,得到了农民的认可。
|